为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入选团队——“讲好普通话,传播皖韵风采”团队,深入芜湖、淮南、六安等地,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小手拉大手,共讲普通话
2025年7月14日上午,统计241班王丽带领团队成员赴芜湖市鸠江区中江社区,开展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精心制作动画短片吸引小朋友,生动讲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并通过诗歌朗诵、绕口令等趣味互动,激发孩子们主动使用普通话的热情,引导他们争做新时代普通话的小小传播者。
问卷册子传乡音,推普调研促沟通
为深入了解社区居民语言使用现状,精准推进普通话推广工作,团队成员深入社区开展实地调研与宣传活动。成员们走街串巷,向过往居民及沿街商户积极发放图文并茂的普通话推广宣传手册,现场开展面对面知识普及,耐心细致地解答居民疑问。同时,团队广泛邀请居民参与语言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认真倾听并记录大家在语言习惯、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宝贵意见与建议。此次活动有效普及了普通话知识,更为后续制定精准化、长效化的推普策略收集了丰富、扎实的一手资料。
推普搭桥,叩响非遗传承之门
为深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推动普通话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团队成员方明杰近日专程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州锣鼓”的传承人秦晓生老师进行了深度专访。此次访谈旨在面对面探寻这一古老艺术瑰宝的底蕴及其当代传承之路。
访谈中,秦晓生老师生动详实地介绍了寿州锣鼓的历史源流、发展脉络、独特的演奏技艺以及当前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他特别强调,寿州锣鼓的精髓在于团队的高度协作,通过多种乐器的精妙组合与节奏的丰富变化,方能营造出气势恢宏、层次丰富的音乐画卷。秦老师指出,在日常排练、教学和对外宣传推广中,使用普通话极大地提升了沟通效率和传播效果。秦老师说:“无论是团队成员间的交流,还是面向学员和社会大众的教学、讲解,普通话都让信息的传递更清晰、更便捷,对扩大寿州锣鼓的影响力和吸引更多人参与学习至关重要。”
方明杰深感敬佩并表示深受触动。他认识到,此次访谈不仅加深了对寿州锣鼓的理解,更凸显了普通话在非遗传承中的关键作用。他希望通过团队努力,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学习普通话,合力守护文化根脉。
(文/图:郎书言、陈智豪;编辑:张犇;预审:程安琪;审核:彭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