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领会校训精神、梳理校园文化脉络、深挖育人元素,增强师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献礼建校90周年。7月2日,体育学院学子开展了主题为“探寻大学精神”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视角深入探寻“尚德敏学 唯实惟新”的校训内涵和校园文化建筑的育人深意。
青春对话,解码校训育人深意。实践团队首站聚焦校训精神。张许欣同学与体育学院辅导员黄蓉静展开深度访谈,从经典溯源剖析其深厚底蕴——“尚德”源自《诗经》,强调立德树人;“敏学”出自《论语》,倡导勤勉求知;“唯实惟新”则彰显工科特色与时代精神,要求务实创新。访谈让校训在学生心中具象化:“尚德”化为师生间真诚互助,“敏学”体现为孜孜不倦的钻研姿态,“唯实惟新”则成为实验求真、勇攀学术高峰的不竭动力。青年学子在交流中深化了对学校精神内核的理解与归属。
丈量地标,触摸文化育人密码。团队更以脚步丈量校园,解码承载文化基因的地标:图书综合楼:这座56339㎡的“知识殿堂”,以“黄山杯”等荣誉诠释“唯实惟新”的硬核实力。其开放布局与文化展品巧妙融合,让“尚德敏学”在知识汲取中自然浸润。源泉雕塑:立于“艺养风行”景区,以“天圆地方”之姿寓意“智慧源远流长”,将“培育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教育融入景致,无声传递“尚德”精神。六艺柱:中心广场的“礼乐射御书数”六柱,直观外化“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激励师生在专业精进同时提升综合素养,与“敏学”精神同频共振。映月桥:横跨碧波的桥影,勾勒诗意画卷。师生漫步其上,于日常景致中感受“唯实惟新”的包容与灵动,让文化成为润物无声的“微课堂”。
青春传承,献礼九秩校庆。实践活动尾声,团队成员在校门前合影。阳光洒落于“安徽工程大学”的校名,也映照着学子眼中传承文化的坚定热忱。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度的校园文化解码之旅,更是一次生动的爱校荣校教育。学子们以青春脚步丈量文脉,用青年视角阐释精神,为90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饱含深情的文化厚礼,让“尚德敏学 唯实惟新”的校训之光,持续照亮一代代安工程人的奋斗征程,在青春接棒中永续传承大学精神。
(文/图:杨蕊,查俊喆;编辑:范同军;预审:马晓琼;审核:纪天新)